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D.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孙中山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为避免“第二次革命”而倡导“社会革命”,他提出了( )
A.民生主义 | B.民族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主主义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材料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
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
孙中山曾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法令,取消对广东、福建的“疍户”,浙江的“惰民”,河南的“丐户”的称号。这一规定体现了( )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
B.国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
C.国民享有财产、结社等自由 |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参照作者这种思路,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 B.西方“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传播 |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 D.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
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
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 )
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 |
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 |
C.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
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 |
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 )
A.驱除鞑虏 | B.创立民国 | C.平均地权 | D.扶助农工 |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 B.民粹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民本主义 | B.民族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
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
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
B.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
C.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
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 B.民生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粹主义 |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