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 )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
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A.1787年美国宪法 |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 |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
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某事件“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常轨,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因而造成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有人将其称为‘中国现代化的超前和失序’,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遂使矛盾愈积愈深,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结果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中国的现代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该事件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清末新政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中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一日有20余万人剪掉辫子。……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断发易服”是“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 |
B.蓄发与剃发是反清与保清的根本分歧 |
C.当时广东省的反封建斗争最为彻底 |
D.社会习俗变迁是政治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 |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
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影响,并为我国后来的制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蓝本 |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时候具有现实针对性 |
1911年12月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的一封信写道:“一旦共和政府建立起来,人民的捐税负担会比现在更重。甚至就这一点而言,共和政府也不可能统治中国。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筹措外债使国家免于破产。”材料表明( )
A.中国政治民主化缺乏经济基础 |
B.日本为干涉中国内政制造舆论 |
C.实业救国是共和政府必然的选择 |
D.中华民国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 |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 )
A.责任内阁处于权力中心 |
B.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 |
C.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
D.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 |
缅甸中国同盟会创立于1908年4月1日,其在动员、组织旅缅华侨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做出杰出贡献。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
姓名 |
简 介 |
与同盟会关系 |
陈甘泉 |
心怀大志,寡言深思,侨居仰光,经营商业 |
旅缅侨胞中最早具有民主革命倾向的人士 |
徐赞周 |
1903年,与陈甘泉、庄银安诸友创设中华义学,缅甸华侨之有学校由此开端 |
缅甸中国同盟会创始人 |
庄银安 |
自少能文,弱冠南渡,到仰光经商;性慈志高,急公好义,且善于谋略,因此在侨界有较高威望 |
缅甸中国同盟会首任会长 |
曾瑞开 |
十八岁到仰光经商,几年后,成为仰光有名的实业家 |
为支持革命事业慷慨解囊 |
A.缅甸是同盟会在海外的一个最重要分部
B.缅甸的部分华侨积极支持国内革命活动
C.缅甸所有的华侨都是同盟会会员
D.缅甸的同盟会成员都在经济上支持革命活动
下列对下图所示钱币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这是当时中国唯一通行的货币 |
B.其中汉字字体为隶书 |
C.“宣统”是皇帝溥仪的庙号 |
D.发行于武昌起义爆发当年 |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历史事件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①光荣革命 ②辛亥革命 ③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感 |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
C.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
D.列强挑拨中国内部矛盾,使人民彼此猜忌 |
20世纪初某西方报纸报道:昨天,纽约唐人街华人燃放鞭炮举行庆祝活动。在以前,居住在大街的华人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君主立宪”,另一派支持“民主”。昨天,他们步调一致。“他们”庆祝的应是
A.光绪帝下诏维新 | B.义和团运动兴起 |
C.中国同盟会建立 | D.中华民国的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