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据此判断会审公廨制度

A.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
B.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
C.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感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挑拨中国内部矛盾,使人民彼此猜忌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下列表格数据:1840年前与1856年、1894年中国生丝销量

时间
总销售量(万包)
出口量(占总量%)
内销量(占总量%)
1840年前
6.4
0.9(14.06%)
5.5(85.94%)
1865年
10.1
4.2(41.58%)
5.7(56.43%)
1894年
16.02
8.23(51.94%)
7.7(48.06%)

对上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D.中国生丝业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疆界”就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
②18、19世纪中国的疆界观的实质是天朝上国(封供体系或宗藩体系)的传统观念
③18、19世纪英国的疆界观的实质是通过殖民扩张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
④“疆界”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的“?”应填

A.贵族、平民 B.公民、自由民
C.平民、贵族 D.罗马人、自由民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
B.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
C.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
D.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民族、民生 B.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外交机构的演变

时期
概况
鸦片战争前
由礼部兼理对外礼仪;由理藩院兼管对俄外交。
鸦片战争后
1861年,应西方列强的强烈要求,清政府成立近代第一个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除负责办理与列强的外交外,还负责通商、铁路等洋务项目。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

——摘编自《中国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等
(1)据材料一,列举清代外交机构的演变并指出其所反映的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是什么?
材料二 1949年4月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 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2)概述材料二中周恩来的外交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些外交成就体现了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材料三 “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l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态度”。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4)结合材料四举例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当今中国应该如何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上,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秦汉的货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价值是1000文铜钱。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演变趋势。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货币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特点。分析近代银行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民国成立以后,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这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法币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支撑,对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及作用。
材料四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金融和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4)概述荷兰、英国和美国分别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怎样的“创新和发展”?这些调整对世界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
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地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器店,他们建立政府才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2)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意图。结合材料一和二,分析美苏争霸的原因。
(3)以史实说明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关系缓和的表现,谈谈对此你有何感想。

来源: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