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2013年3月,李克强在总理答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名 称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
《临时约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颁布时间 |
1787年颁布 |
1911年 |
1954年颁布 |
制定机构 |
国会制定 |
南京临时政府众议院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
特 点 |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
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
评 价 |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
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材料主要说明( )
A.要实行真正的共和必须思想解放 |
B.共和与复辟的矛盾制约中国发展 |
C.不能简单学习别人的政治制度 |
D.当时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 |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这些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指( )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
C.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最初的反应是不惜诉诸武力干涉;然而几天后,驻汉口英、俄、法、徳、日领事公派代表与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面晤,表示“承认民军为交战团,各国严守中立”。列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认为袁世凯有能力控制局势 |
B.清政府迅速土崩瓦解 |
C.革命党人对列强的积极争取 |
D.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
1907年,孙中山在《民报》上发表《哀太平天国》一文,呼吁“有仁者起,仗太平(天国)之所志”。1912年4月,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促成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认识变化的因素是
A.中华民国的建立 | B.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
C.民族危机的加深 | D.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 |
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
A.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 |
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竟事业 |
C.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
D.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
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 | B.颁布明定国是诏 |
C.预备立宪 | D.南北和谈 |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 B.戊戌政变 |
C.清末新政 | D.预备立宪 |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
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A.新思想的萌发 | B.《资政新篇》的提出 |
C.百日维新 | D.辛亥革命 |
口号、宣言、论断的出现通常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以下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④③ | B.④②③① |
C.②①④③ | D.②④①③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 B.洋务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 |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A.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
B.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 |
C.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 |
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