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
A. | 洋务运动时期 | B. | 戊戌变法时期 |
C. | 预备立宪时期 | D. | 中华民国时期 |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 |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 B. | 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
C. | 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 D. | 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
民国初年,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政党,出现了“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
A.政党政治确立 |
B.利益驱动下的政党乱象 |
C.政党政治活跃 |
D.灵活机制下的党派合作 |
《大公报》撰文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
C.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
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纪念日的前后,中山、南京、广州、上海、武汉、北京6个城市同时举办专题图片展。几个同学看到该报后有如下讨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之所以在南京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党—中国同盟会 |
B.之所以在广州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参加了黄花岗起义 |
C.之所以在上海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
D.之所以在武汉举办是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此爆发 |
著名学者罗荣渠所著《现代化新论》认为,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 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 渐进性微变、 突发性微变、 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按此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应分别属于( )
A.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 |
B.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
C.创新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
D.传导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
孙中山运用孟德斯鸠的思想改造中国最为成功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 |
B.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D.实现国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
关于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阶段 |
留学方向 |
人数 |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
美国 |
120人 |
欧洲 |
80余人 |
|
甲午战争到民国初年 |
日本 |
22000人以上 |
欧美 |
600人左右 |
|
民国初年到20世纪20年代末 |
美国 |
5362人 |
法国 |
1700名以上 |
|
苏联 |
1600人左右 |
|
日本 |
20000人以上 |
|
其他欧洲国家 |
5000人以上 |
A.美国一直都是近代中国人最向往留学的地方
B.欧洲一直都是近代中国人最向往留学的地方
C.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人留学的方向
D.八国联军侵华改变了中国人留学的方向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还是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重要见证城市。下列能够体现第三种说法的是
①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
②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③南京大屠杀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访欧美数国。历经13个月后回到上海,在欢迎仪式上迎接的政府应是
A.晚清政府 | B.南京临时政府 |
C.北洋军阀政府 | D.南京国民政府 |
学者马勇的新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这样论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对于辛亥革命,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 |
B.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 |
C.辛亥革命的过程前半场是法国式革命,后半场是英国式革命 |
D.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果是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 |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