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近代中国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
A.《资政新篇》 | B.《共同纲领》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
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运动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下列口号提出的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扶清灭洋”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内除国贼,外争主权”
A.①③②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④③② | D.①②③④ |
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从“走日本人的路”“走美国人的路”“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其中,“走美国人的路”主要体现在
A.在美国支持下建立中华民国 |
B.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
C.效仿美国实行联邦制 |
D.《临时约法》实行总统制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 B.推翻了封建帝制 |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 D.实现了民族独立 |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②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③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 ④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
款项数目 |
总额 |
清政府 |
210项 |
18亿银元:为赔款借款占61%;实业借款占28.7% |
北洋政府 |
633项 |
15.56亿银元:军政借款占64.4%;实业、教育借款占35.5% |
国民政府 |
108项 |
28亿银元:军政借款占86.77%;实业、教育借款约占8.26% |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高全喜在《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 |
B.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 |
C.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 |
D.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 |
罗荣渠在论述中国现代化进程时认为:“从表面上看,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事实上民国初年的共和政治正是仿效西方方式以争取民主建制的斗争的继续。”材料中“三次现代化努力”指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 |
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清末新政 |
C.戊戌变法一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
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 |
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申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绝对之原则”指
A.三权分立 | B.主权在民 |
C.司法独立 | D.民主共和 |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观察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
B.革命党人在③处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
C.李鸿章在②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
D.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从④迁到② |
1912年2月,章士钊从英国归来,以非盟员身份出任同盟会机关报主笔。章士钊指出它(同盟会)应该“即行解散”,“会名理宜消灭”,“政党者,应与国会相依为命者也”。在他看来
A.同盟会缺乏社会理论基础 | B.政党存在的作用就是掌权 |
C.同盟会应改组并转变职能 | D.同盟会应该改革指导思想 |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来,被南方“独立”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对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的退让 |
B.革命党民主共和的精神 |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 |
D.中华民国政权的不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