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古代的婚姻,据说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做六礼。第一是纳采,男方向女方送点小礼物,表示求亲;第二是问名,男方问清女方的姓氏,以便回家占卜吉凶;第三是纳吉,在祖庙得到吉兆后,到女方报喜,也要送礼物;第四是纳征,这等于宣告婚姻,这时要送贵重礼物;第五是请期,就是择定完婚吉日;第六是亲迎,也就是迎亲。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联姻过程中男方起到决定作用
B.送礼亲迎环节是男尊女卑的特例
C.占卜吉凶只是一场迷信活动
D.问名纳吉是婚姻是宗法制度的延伸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的是

A.君权不断加强 B.中央集权的危害
C.宗法制的弊端 D.丞相制度的废除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学者吴方在著作中写道:“元杂剧成为突出的文化史现象,似乎正反映出传统与时代纵横交会或者说一种‘文化碰撞’。如果元代文人不是抛舍仕途流连于吟风弄曲的光景,一掬其才智,戏曲便仍停留在简陋的艺术和思想水平上。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宋元以来都会生活的要求,也不可能产生雅俗结合的元杂剧”。这说明
①元杂剧对诗体的解放,逐渐占据文坛重要位置
②瓦肆、勾栏为元杂剧提供了生存发展土壤
③杂剧的灵活与通俗隔离了元代社会政治生活
④元代文人无心科举,表达出对社会的反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冯天瑜著《中华文明史》记载,南宋临安城居民中,官吏人数占临安城区居民总数的23%左右;从事工商业的居民总数达20万,约占城区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从事文教事业的生员、教谕还有各行业艺人也占临安城区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作者文中数据可能来自《东京梦华录》
B.南宋社会生活世俗化程度较低
C.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造成严重冲击
D.南宋兼具“官僚社会”、“文人社会”、“市民社会”的风貌特征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 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该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雅典民主的范围有较大的局限
C.公民大会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 D.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滑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材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存在绝对肯定绝对否定的倾向
B.新文化运动脱离人民群众
C.陈独秀对传统伦理道德有所反思
D.现代道德要彻底放弃传统道德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个时期,有一国企工人写段子描述到:“搞生产技术的,越老越值钱, 搞一线生产的,越老越潦倒。”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国企改革造成国企内部贫富分化严重
B.国企改革打破“铁饭碗”要不得
C.国企改革造成产业工人暂时困难
D.“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持续影响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两颗门牙”指的是牙买加和雅加达
B.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繁荣发达
C.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

A.英、法、美、德 B.法、英、美、德
C.英、德、美、法 D.法、德、美、英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多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 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T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

A.变两欧为其商品市场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C.恢复两欧社会经济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1952年底)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关于战争的文章非常多,如《冀中的地道斗争》、《抗美援朝》、《乌龙山剿匪记》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另外课本还大量选用了苏联文学作品,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和高尔基的《海燕》等。
材料二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秋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几 乎集体消失……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根据有关研究者提供的材料,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钢铁产量的突破,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
材料三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一些语文老师注意到,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一些学者认为,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人文的元素”。在外国作品的选编方面,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视野更加开阔、包容。……根据研究者的统计,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分别有92篇 和89篇,占所有课文的20%和16.8%,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表 现出了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均选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分析该时期所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8年浙江省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出现的新变化。(3分)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中得到的启示。(4分)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了关于清末预备立宪的学术争鸣。一部分学者认为,立宪改革是清廷当权的顽固派在历史发展大势所趋和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威逼之下,被迫无奈采取的想从君主专制改变为君主立宪制的从上而下的应变对策和拖延时局的专制改良措施,其落后性与反动性自不待言。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清末预备立宪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下促成,旨在巩固统治,确保君权、抵制革命。然而,其政治改革和举措却导致了清末政治权威的理性化,政治功能的专门化以及民众政治参与的初步形成,这一明显的变化,无疑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有相当的进步性。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年表

1905年
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清政府朝野上下普遍认为立宪战胜专制。同年,清政府派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
1906年
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设立考察政治馆,进行立宪的准备工作,规定各省筹备设立谘议局,中央筹备设立资政院。
1907年
将考察政治馆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
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仿德日宪法,共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规定君权至高无上;臣民的权利和义务9条,规定臣民享有财产、言论、集会、结社等各项自由。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质的文献。
1909年
各省选举产生谘议局作为地方议政机构,议员由地方上层人士组成。谘议局每年开会一次,会期40天,有权讨论本省事务并咨询督抚,以及选举本省参加资政院的议员。
1910年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开会,各地代表198人,会期长达100天。议题包括速开国会案,速设内阁案、著作权律案、报律案、剪辫易服案等20多件。议员们讨论颇为热烈,争论也颇为激烈,会场时有鼓掌声和嘘声。 
1911年
建立责任内阁,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故又称“皇族内阁”。武昌起义爆发后,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请结合上表及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 (要求:围绕清末预备立宪运动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列入家族谱牒)”;三、“明尊卓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按等级分享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四、“有军功者显蒙,无军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这四条法令对秦国的历史可以说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朱绍侯《商鞅变法与泰国早期军功爵制》
材料二    17世纪末,当英、荷等国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迅猛前进的时候,俄国还是一十落后的农奴制国家。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派遣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回国后立即进行改革。其中在用人制度上,颁布官职等级,规定所有贵族都从低级做起,按功晋升。非贵族出身者也可做官,升到8等以后列为贵族。它打破了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传统……俄国初步迈开了实现近代社会政权组织的职能分化和规范管理的步伐。
——摘鳊自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刍议》
(1)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内容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动机。归纳其用人制度改革与商鞅推行军功爵利的相似历史作用。(10分)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6年6月)伦敦工人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英国宪章运动的开始。……(伦敦工人协会)规定其具体的目标是争取出版自由,搜集和发表关于工业和社会问题的资料,创立一个全国的教育制度。它将采取造成一种有力的舆论的方法使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无须通过暴力或骚乱而避渐获得改善。
——洗汉《英国宪章运动》
材料二  鉴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新的阶级特权,而是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井消灭任何阶级统治;……目前欧洲各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新曲高涨,在鼓起新的希望的同时,也郑重地警告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要求立刻把各个仍然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
——《国际工人协套幸程》(1866年9月s日)
(1)材料一中“有力的舆论的方法”指什么?为什么“伦敦工人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
(2)与伦敦工人协会相比,材料二中国际工人协会对工人运动的认识有何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研究20世纪世界大战历史的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矛盾双方过分强硬、互不相让;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矛盾双方中的一方的忍让退却。
材料二  “如果我们不能建立反对侵略的伟大联合,就将陷于致命的危险。……我们拒绝同苏俄的自然合作,则将是最大的愚蠢。”
——丘吉尔
“当德国政府把自己的征服推广到其他民族的时候,任何欧洲国家都不能不认为是直接地、或最终地会威胁到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苏联为争取和平而斗争(1938年9月-1939年8月)》
材料三 (一)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协约。
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论证材料一中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
(2)材料二中的“伟大联合”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前并没有实现,产生了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宣言”是指什么?该宣言的签订有何意义?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书(《物种起源》)叙述了饲育、栽培的动、植物所引起的变异.明白地表示出自然界也发生了同样的现象,由之引导出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必然性,他用丰富的实例描绘出生物进化的过程。……虽然书相当艰深,依然拥有无数的读者。
——粱实秋主编《名人伟人传记全集之达尔文》
材料二    毫无疑问,使速尔文进化论在中国得以广泛流传并引起学术界震动的当归于严译《天演论》。《天演论》这一渗透了迭尔文《物种由来》、斯宾塞《天人会通话》、马尔萨斯《人口论》、海克尔《人天演》等各种进化论的“天演”哲学……成为唤醒国人、振奋民族自强意识的兴奋剂。
——邹振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译出的(迭尔文物种原始)》
(1)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为什么“书相当艰深,依然拥有无数的读者”?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天演”哲学的主要特点。分析严复这一译作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作用。(6分)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