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 )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
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 |
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
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 |
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
A.调和劳资关系 |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
C.没收外国资本 | D.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经济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 )
A.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
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以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革命记》一书,他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而且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他在此( )
A.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
B.实质认为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 |
C.指出英国政治体制左右了中国革命进程 |
D.用文明史观客观分析革命的结局和影响 |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称:“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归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合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
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3月颁布了《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商人通例》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A.北洋军阀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
B.《临时约法)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C.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 |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杜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
孙中山是一位奇特的人物,他并不是上流社会的文人。他13岁来到美国投靠哥哥在一所教会寄宿学校读完了中学。之后,他曾获得医学学位。总之,他受的教育是很好的,他完全可以凭着这点获得地位和财富;但他却同穷人在一起,总是为穷人的福利牵肠挂肚。这些经历( )
A.为他将来提倡的民生主义奠基 |
B.增加了他反对清政府的决心与勇气 |
C.注定了他要学习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 |
D.为国民革命运动埋下伏笔 |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
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
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
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 )
A.召开国民党一大 | B.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
C.整编国民革命军 | D.发动北伐战争 |
据溥仪《我的前半生》载:一天,在散朝路上,那位袁(袁世凯)罢官时曾去慰抚的世续指着自己脑后的辫子问袁:“大哥,你对这个打算怎么办?”袁肃然答道:“放心,我还是很爱惜它,总要设法保全它!”这主要说明( )
A.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即将不保 |
B.袁世凯是彻头彻尾的顽固派 |
C.革命的冲击使旧官员无所适从 |
D.守旧势力极力维护传统文化 |
民国初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为捍卫阶级利益,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国会的成立推动预备立宪运动的出现 |
B.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
C.国民党为反对袁世凯专制发动二次革命 |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北伐战争开始 |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