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个“句号”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D.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
“列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对象;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国民党将帝国主义写进新三民主义。”材料说明
A.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 B.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不断完善的 |
C.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开端 | D.近代中国革命中的民族主义具有继承性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
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的变化 |
C.要用新文化取代旧文化才能胜利 |
D.革命导致列强势力进一步壮大 |
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 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母亲李萍避走大漠,时蒙古人称汉人为“阿其那”(狗),“塞斯黑”(猪),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体现是
A.民主主义 | B.民族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令: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材料可以说明( )
A.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 | B.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 |
C.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 | D.新文化运动发生有其必要性 |
有一位山西乡绅曾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日记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结束后 |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C.戊戌变法期间 | D.民国建立后 |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 ,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变法维新 | B.三民主义 |
C.民主科学 | D.社会主义 |
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材料中的“这 个办法”是指( )
A.武装夺取政权 | B.联合地方实力派 |
C.推翻清朝政府 | D.开展国民大革命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要求主权在民,建立法制国家,人民拥有政权,政府只拥有治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据此判断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下列活动中,属于典型的民权主义措施的是( )
A.改组国民党 | B.建立广东国民政府 |
C.建立黄埔军校 | D.组织北伐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