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改革中,改革家们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会权威。下列表述体现这种宗教观的是
A.“基督徒靠行事修为成为义人” |
B.“认识你自己” |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D.“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 |
“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 )
A.马丁·路德 | B.加尔文 |
C.拉斐尔 | D.康德 |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 )
A.“信徒皆为祭司” |
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 |
C.“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D.“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 |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这段话旨在
A.否定信徒日常行为的社会价值 |
B.肯定信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C.抨击教皇和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
D.强调“道”所体现的重要作用 |
17世纪一位路德教传教士认为:“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进化论提出颠覆了基督教神学 |
B.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影响广泛 |
C.努力调和新教伦理与科学精神 |
D.因信称义思想得到教会的认可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
B.信仰是否必要 |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D.将人们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
A.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
C.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
有一位教皇在一封信中写道:“他扬弃并败坏各种圣礼,否定借着禁食除掉罪恶的事,并拒绝每日举行弥撒。他把诸教宗的教令付之一炬。”这位教皇抨击的人是( )
A.但丁 | B.马丁·路德 | C.伏尔泰 | D.达尔文 |
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
马克思在评论某一历史人物时说:“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这里的“他”应是
A.苏格拉底 | B.但丁 |
C.马丁·路德 | D.洛克 |
“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
B.阐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
C.阐述了宗教改革的原因 |
D.阐述了启蒙运动的原因 |
“罗马教皇必须取消教廷的官员,减少罗马寄生的人群,让教皇能够用自己的钱养活自己的仆人,非不再使自己的宫庭奢华得超过所有国王的宫庭。”以上内容出自
A.宗教改革 | B.文艺复兴运动 |
C.俄国农奴制改革 | D.日本明治维新 |
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
B.建立民族教会 |
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
D.清除神学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