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免役法、青苗法 | 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
C.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 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
读北宋仁宗、神宗年间财政收入来源表,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项目 |
绢帛 |
五谷 |
钱币(京师岁入) |
宋仁宗时期 |
— |
— |
3 680万贯 |
宋仁宗嘉祐某年 |
276万余匹 |
1 807万石 |
— |
宋神宗时期 |
— |
— |
6 000万贯 |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
267万余匹 |
1 788万余石 |
— |
A.田税(绢帛和五谷)变化不大,说明农民负担没有减轻
B.钱币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王安石节流措施的有效实施
C.钱币收入大增,说明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积贫局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有( )
①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 ②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
③利息偏高,农民负担沉重 ④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假设有人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应准备的考试内容是
①诗赋词章 ②儒家经典 ③经义策论 ④《四书章句集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由此可见,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无奈 ②对北宋王朝的讽喻 ③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④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改编】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散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其中有利于“贷物通流,而国用饶矣”的是
A.免役法 | B.保甲法 | C.市易法 | D.青苗法 |
朱熹尝论”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在朱熹看来,王安石令人失望的原因是
A.改革内容偏颇、用人不当、改革致乱 | B.性格固执、偏听偏信、资金不足 |
C.言行不一、朝廷猜忌、性格偏执 | D.触犯利益既得者、同僚倾轧、急于求成 |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 |
收入(单位:贯) |
支出(单位:贯) |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
15085万余 |
12677万余 |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
12625万余 |
收支相抵 |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
11613万余 |
13186万余 |
A. 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B.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的局面
C. “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到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王安石开始变法的1069年是公元11世纪中期
②康熙五十年是康熙皇帝五十岁那年
③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选项分别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其内容最为相近的一组是( )
A.户籍什伍制、保甲法 | B.重农抑商,募役法 |
C.奖励军功、将兵法 | D.奖励耕织、青苗法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 |
废除了封国采邑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
B. |
孝文帝实行“三长制”,使地方豪强失去对大量依附人口的控制 |
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
C. |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
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又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
D. |
康熙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西北段边界。 |
《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
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
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圈家对民户管理的措施是( )
①保甲法 ②募役法 ③市易法 ④青苗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A.加强对人民控制,增强国防力量 |
B.改变更戌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 |
C.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 |
D.军权更集中,消除割据的经济基础 |
按右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
A.王安石变法 | B.商鞅变法 | C.孝文帝改革 | D.戊戌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