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下图是2008年在安徽蚌埠出土的春秋时期圆口镂空龙耳罍。“罍”是我国古代一种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礼记》中说“庙堂之上,罍尊在阼(zuò,东阶),牺尊在西。”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对“罍”作如下介绍,其中正确的是

A.反映西周时期小农经济发达 B.折射了商周时期的礼仪文化
C.体现了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 D.演变为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由此可见,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无奈  ②对北宋王朝的讽喻  ③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④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战役示意图,对该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 B.反映敌后战场的形势
C.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 D.表明了民族利益至上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这里描述的是

A.建国初期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的学习卡片中有一幅图(如下图),对此图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反映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表明美国已放弃“两个中国”的政策
C.体现发展中国家对新中国的支持
D.说明中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此现象是雅典民主制这一政治体制的产物。下列人物的活动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苏格拉底 B.伯利克里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有权直接上奏天皇,也可以利用辞去陆海军大臣职务和不提名继任者的手段来搞垮它不满意的内阁。枢密院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枢密院权力至上  ②内阁由议会掌控   ③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④强化军国主义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表,该表反映出
1932—1933年部分国家失业率统计表

国家
英国
比利时
瑞典
美国
奥地利
挪威
丹麦
德国
失业率
22—23%
24%
27%
29%
31%
32%
44%

A.英国已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B.经济危机波及世界所有国家
C.“以工代赈”成为首要之举          D.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加剧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德国历史地图的变化体现了

A.国家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B.法德关系由对抗仇视到和解合作
C.政体由专制到立宪再到共和
D.国际格局由冷战对峙到多极鼎立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漫画寓意解读正确的有,美国意在

①遏制共产主义   ②称霸整个世界  
③控制西欧国家   ④阻止社会革命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
——《汉书·贾山传》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
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一些国家修建了横跨大陆的铁路干线和国际铁路。
19世纪美国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
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
1885年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
1888年欧洲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
1903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1910年南美洲建成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
——改编自《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驰道的主要特点,并指出秦朝修建驰道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40—1910年欧美出现筑路高潮的原因,对此中国社会有哪些积极反应?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陆路交通事业重大成就,试分析其重要意义。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文明历经长期的封闭隔绝,在近代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冲击下,东西方文化不断产生碰撞与交融,从而走向新的“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为启蒙思想家们所瞩目。几乎所有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都接触过有关中国的材料,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谈论过中国。伏尔泰更以“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的赞语,评价他所向往的东方文明,他认为如果真要寻找最有理性的人,那就非中国人莫属。……他们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上自三皇五帝,下迄康熙乾隆:他们借助天象观察记录辨析中国史籍的真伪,探索中华民族的起源,推断伏羲氏为中国的第一位君主。在哲学方面,他们在悉心研究儒家学说的同时,对老子的思想也有所探索。在政治法律方面,他们从历史和现状考察了中国的政体、官制、司法制度,以及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在经济方面,他们注意到中国历代的重农思想和土地、地租、赋税、商业等问题。在科学技术方面,他们既盛赞中国古代的天文、数学以及火药的发明等突出的成就,也致力于探讨中国的科学技术当时已渐趋落后的原因。在文学艺术方面,他们介绍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剧和绘画,研究中国的文字和语法。总之,中国的一切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所关心。
——摘编自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材料二 西方文化的扩张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及其经济体系的形成,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殖民扩张而展开的。自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开辟了新航路之后,西方对外长达近四百年之久的殖民扩张,不仅是对非欧民族的军事征服和政治、经济控制,而且体现在与此目的相适应而持续进行的文化渗透。西方资本主义商业——工业文明对处在工业世界外围的大边缘带的冲击,一方面,导致了广大非欧民族原有的社会秩序由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被强制性地逐步向工业文明转变;另一方面,也由此促使了非欧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不断碰撞、交融和整合的基础上,程度不等地发生了向近代化的转型。——摘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古代“中国的一切”都产生“兴趣”的原因,并由此推断启蒙思想家研究中国文化的侧重点。
(2)提炼材料二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前期有关史实加以论述。

来源: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