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
A.统治者个人喜好 | B.当时的经济状况 |
C.文人学者的喜好 | D.时代发展的需要 |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相较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代,进一步要求( )
A.人性解放 | B.信仰自由 |
C.经济平等 | D.政治革新 |
马丁·路德说:“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以下解释符合其本意的是( )
A.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 B.神职人员不应存在 |
C.反对封建君主统治 | D.现实世界人皆平等 |
“(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徐)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体现的是( )
A.老子的“辩证”观念 | B.孟子的“仁政”学说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韩非的“变革”主张 |
公元前513年,晋国执政赵鞅“铸刑书于鼎”并公之于众。孔子认为此举会导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由此可见,孔子主张( )
A.以民为本 | B.以礼治国 |
C.民贵君轻 | D.礼法并施 |
16世纪的特兰托会议宣称:“基督教的真理和道德规范,除依据《圣经》外,还依据不成文的传统,而传统任凭教会选择决定,《圣经》的诠释亦必须遵照教会意见。”此次会议主要目的是( )
A.反对宗教改革 | B.强调信仰的纯洁性 |
C.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 | D.阐释信仰和道德的关系 |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德改革敕令》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
B.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
C.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是( )
A.人们日益追求个性的解放 | B.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 |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 D.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基本完成 |
某位思想家认为,使人得到“救赎”的,不是教会所称的诸如祈祷、施舍、圣餐、圣洁生活等“善行”,而是内心的信仰,这是上帝直接授予每个灵魂的一种内在精神皈依。这位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 | B.但丁 |
C.马丁·路德 | D.伏尔泰 |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
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
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
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孔子韩非子 | B.墨子孔子老子 |
C.孔子韩非子墨子 | D.孔子韩非子老子 |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 )
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 |
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 |
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 |
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 |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回答巴西记者提问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烹一条小鱼,既不能马虎大意,也不能乱折腾,应掌握好分寸,治理国家也一样。你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思想是源自( )
A.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 B.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
C.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 | D.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 |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立论相同,但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D.三者立论不同,但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