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列强因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而千方百计地破坏
B.封建顽固派的百般阻挠和破坏
C.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涣散
D.未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因模仿一部分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李鸿章等“师夷长技以自强”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C.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近代中国翻译内容的变化说明

A.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
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
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
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清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建设国家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创业立业      B.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富国强兵
C.创业立业、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创业立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的愿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说过,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因此,他把纱厂的名字叫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    )

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
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D.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过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    )
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
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衙门承认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巾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C.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D.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2年,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奏请:“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会导致(   )

A.汉族地主官僚政治地位提高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压制
C.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有效抵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