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材料中“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   )

A.师夷制夷 B.洋务运动
C.维新改良 D.清末新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     )

A.中国的工业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B.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C.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
D.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战争的失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史学理论,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人提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十万豪商,胜有百万劲卒”。这一思想主张当属于(    )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如果你是洋务派,按照这个逻辑推论,你将得出的结论是(    )

A.闭关自守 B.完全西化
C.中体西用 D.推介中国文武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 ‘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图为材料,可以用于研究的课题有(    )

①清王朝自救运动②近代工业的起步③实业救国思潮④民族工业的春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    )

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
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D.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过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征购之,以得票为幸。”(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金均系关税。恭亲王奕訢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上述史料信息说明(    )

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
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
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B.顽固势力大大超过了改革势力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D.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