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作者实际上

A.赞扬商办企业取得的成就 B.肯定商界企业主的积极性
C.否定官督商办的经营模式 D.主张政府加强对企业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D.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材料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与运行所起的作用是(    )

A.极大增强了中国的海军力量
B.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改变了驿站马匹的通讯方式
D.抵制了列强的一些经济侵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爆矿
1873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亏损
胡思燮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自然经济的抵抗
C.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下列最能全面代表近代中国人民探索的历史主题的是(     )

A.近代化 B.工业化 C.民主化 D.救亡图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
B.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
C.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
D.此规定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解放潮流,大体经历了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器物技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社会制度——20世纪早期的文化心理三个层次”,对应上述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表达最准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思想萌发
B.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从历史上看,这两件事反映的共同的时代意义是(   )

A.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B.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
C.标志着中国南船北马运输时代的结束
D.开启了中国自主发展交通事业的时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所以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商合办的企业
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已基本消失
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已普遍存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D.中国处于“两半”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表明作者(    )

A.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 B.站在近代化的角度
C.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 D.站在革命者的角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此观点依据的史实可能是(  )

A.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B.其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D.当时的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完全堕落为洋人朝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