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最能体现在①社会主义工业化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曾经评论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史实你认为邓小平最认同的是该政策的

A.非公有制对公有制的助力作用
B.以重工业为主导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一政策

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C.有利于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
D.巩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
C.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实际需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1978年-1984年间中国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元)的增长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说明(    )

A.人民公社体制仍有积极作用
B.生产责任制保证了粮食丰收
C.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得到推广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是指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 B.农村生产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历史角度观察,20世纪末期中国市场化改革得以推动,中国经济“奇迹”得以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改革……可以说,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这种认识是基于

A.农村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了城市经济体制
D.农民的选择澄清了人们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人数达3200多人。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其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世界瞩目。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   )

A.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议
B.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
C.认识到与世界的差距,推动改革开放
D.直接促成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 1985 年 9 月 23 日《时代》封面。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根据邓小平两侧不同的画面,对这期标题“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正确分析是(   )

A.中国开始远离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中国摆脱了阶级斗争为中心道路
C.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于苏联模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

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B.实事求是的原则
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D.全面改革的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材料中的“它”是指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 B.农村生产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村人民公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显然,社会革命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社会发展的常态则是社会改革。和平改革与暴力革命的区别在于实现目标之手段的不同,前者主要采取和平渐进的手段,后者则主要采取暴力激进的手段。另外,前者主要在于体制内的自上而下的运行;后者则在于体制外的自下而上的演进。下列属于体制内主张并致力于主要用和平改革而非暴力革命的手段改变现状的一组历史人物是: 

A.梭伦、康有为、马克思 B.洪秀全、李鸿章、孙中山
C.列宁、蒋介石、毛泽东 D.曾国藩、罗斯福、邓小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