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有的人看时间,先向外伸胳膊露出手表,然后翻手腕,最后才是看手表指针,形成经典的看表三部曲;现在看时间,只须低头看一下手表即可,再没了经典三部曲。这反映出新时期

A.人们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B.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
C.人们的虚荣心较以前减少 D.手表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这一做法(    )

A.说明我国农村已经进行包干到户 B.表明中国已否定了苏联模式
C.带动中国城乡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所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A.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C.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    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地农村曾流传一首民谣:“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改变这种状况的是( )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C.发展乡镇企业 D.发动大跃进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
①“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社会主义国家则在经济改革中突出了市场因素。不能反映二者共同点的改革是( )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图中1984年出现峰值的原因是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③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④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11月24日 晚,风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 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一事件(     )

①是农民自发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②是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响应
③产生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轰动效应
④作为中国改革的里程碑而载人史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此“序曲”直接推动的改革是

A.实行医疗保障卡制度 B.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
C.计划生育制度改革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革”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     )

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一定程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单位:元),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