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科举制度的成熟
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人胡致堂说:“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分为两省,而尚书守成,颁之有司。”这表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A.奉行流程式分工 B.实行职能式分工
C.架空皇帝的决策权 D.强化君主专制独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太和十年(486年),冯太后与孝文帝颁行三长制,冯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可见实行三长制的主要作用是
①清查户口,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②打破豪强地主控制人口的合法性
③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④建立基层行政机构加强社会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的行省制是后世“省制”的开端,在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图所示地区未设置行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

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 B.隋唐三省体制
C.宋代两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治通鉴》载:“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 当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以供糗粮,设牧监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材料主要反映了

A.加强边疆行政管理与军事部署
B.从内地迁移百姓巩固边防
C.加强道路建设以运输军械军粮
D.从军事角度实施屯田戍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文中的□□□应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廖凤林在《中国通史要略》中说:“盖战国之世,平民已代贵族而执政,草泽之徒,易生觊觎富贵之思。史称项羽年少时,观秦始皇帝渡浙江,曰,彼可取而代也。刘邦繇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为解决这种现象,西汉政府

A.分封同姓为王,确保刘姓江山
B.察举征辟,扩大选官范围
C.设置刺史,监察地方郡国长官
D.确定新儒学思想主流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女皇武则天曾想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为太子,遭到大臣狄仁杰和王方庆的反对,其理由是:“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武则天经过审慎思考后立李显为太子。上述材料表明武则天

A.沿袭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传统
B.重视家族血缘关系
C.遵循了“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D.重视祭祀祖先观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统计,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对宋代实行的这种高薪制,理解正确的是

A.保障了官员的廉政
B.容易助长奢侈之风
C.是造成宋代积弱的主要原因
D.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海县博物馆于l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l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

A.《集簿》是我国迄今首次发现的郡国向朝廷呈报的上计簿
B.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C.《集簿》对于进一步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D.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