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河,人才荟萃,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大兔子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中兔子创办《青年杂志》,小兔子曾经留学美国。据此判断下列内容有误的是

A.大兔子:提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B.中兔子:首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C.小兔子: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D.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使人们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的《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民主革命的进程 B.政体频繁的更替
C.社会思潮的演进 D.社会风俗的嬗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相比,不同点是(     )

A.正面批判封建思想 B.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C.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D.引发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①“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
③实业救国思想产生
④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一词,古今有不同的内涵和寓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人的价值判断里,“文明”也指“文治教化”。“文明”一词……其核心内涵都在于“文”,以“文”为体,以“明”为用,文明即以文教化……那么,“文明”之意义何在?北宋石介作了很好的回答:“三纲,文之象也,五常,文之质也……尊卑有法,上下有纪,贵贱不乱……风俗归厚,人伦既正,而王道成矣。”
——《19世纪中叶前中国与欧洲的“文明”观念》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北宋人石介“文明观”的出发点,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其思想基础。
材料二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都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如刘姥姥初入大观园,手舞足蹈,忘其所以狂喜,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
——摘自《论文明第一要素及中国不能文明之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近代部分国人眼中“文明”的表现。
材料三   西人百年以来,民气大伸,遂尔勃兴。中国苟自今日昌明斯义,则数十年其强亦与西国同,在此百年之内进于文明耳……地球既入文明之运,则蒸蒸相逼,不得不变。不特中国民权之说既当大行,即各地土番亦当丕变(大变)。其不变者,即澌灭(消亡)以至于尽。
——1897年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
(3)材料三体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思想观念?结合相关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材料四   有一出话剧(《文明人·第一幕》公演于1914年11月),其主角贾人俊在国外游学数年……在他看来,“外国都是些文明先进国……凡事都有要从学习文明国入手,哪怕只学得一点皮毛,横竖比咱们的骨格还强得多”……贾氏的妻子聪娘说:“中国不及外国的地方,并不是专门学一个文明的形式就可以了结的”。
——罗检秋《清末民初知识界关于“文明”的认知与思辨》
(4)对于贾氏夫妇的观点,你的看法如何?(结合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相关史实为例作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  )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无法相通 D.扬西抑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C.政权更替频繁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东方杂志》 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民主科学思潮 D.马克思主义思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6 年考入成都师范学校的张秀熟回忆:他所在班的同学因为要做《新潮流之捍御策》的作文,一些平时埋头故纸堆的同学,也不得不购买几本新刊物,一探究竟,但一接触就为真理所征服。这最能说明当时四川

A.受到民主思想宣传的影响 B.学校教育关注马克思主义
C.形成学习民主思想的风尚 D.民众受新思潮的影响最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

A.思想解放 B.学习西方
C.提倡科学 D.文化转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