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下列两组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下列哪一人物与这一运动没有直接关系?
A.陈独秀 | B.孙中山 |
C.鲁迅 | D.李大钊 |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内容,这里的“新”指的是( )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 B.开始了文学革命 |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 D.开始成为一场政治运动 |
1917年,《新青年》2卷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该诗( )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 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 | 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其不朽的名作《家》中描写了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这一历史现象应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 B.戊戌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这场扫荡权威、 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 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文化革命”是指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
A.学识优先 | B.重视道德 | C.思想自由 | D.民主科学 |
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耳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界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是( )
A.正确的 | B.根本错误的 |
C.片面的 | D.表面的 |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
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下列观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
B.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
C.《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
D.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