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但其言论与行为往往令一些人难以理解。观察思考胡适下列言行,你认为其出现的原因是

A.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
B.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
C.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
D.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来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府中学堂是广东最早的一所中学堂。其必修科目计有:读经、讲经、修身、中国文学、国语、历史、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化学、图画及体操等科。这反映出该学校的教育宗旨是

A.“中体西用”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民主革命 D.培养民主与科学的新型知识分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中的言论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人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1992年
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A.推动近代化和现代化                   B.追求民主化和法制化 
C.实现工业化和商品化                   D.完成救亡与启蒙重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李鸿章——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蔡元培——李鸿章
C.蔡元培——孙中山——李鸿章 D.蔡元培——李鸿章——孙中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4年2月,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说:“窃尝论之,西方阿利安人种之自治力,其发达故最早,即吾中国人之地方自治,宜亦不弱于彼。顾彼何以能组成一国家而我不能?则彼之所发达者,市制之自治也;而我所发达者,族制之自治也。”这里梁启超旨在强调

A.封建家长制阻碍民众自由发展 B.中国人具有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
C.中西方基层社会结构差异明显 D.生产方式是社会组织的决定力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2年梁启超强调:“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吾又知孔子之爱真理,先辈、故人之爱国家、爱自由,更有甚于吾者也。吾以是自信,吾以是忏悔。为二千年来翻案,吾所不惜;与四万万人挑战,吾所不惧。吾以是报孔子之恩我,吾以是报群教主之恩我,吾以是报我国民之总我。”材料说明梁启超

A.反对把儒学作为宗教
B.倡导思想自由
C.反对托古改制
D.认为孔子是保守的代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开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这时各种西方社会学说涌入中国,最能刺激中国人神经的是(  )

A.自由主义学说 B.社会进化论
C.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D.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