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
B.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
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
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
英语 |
Sandwich |
Beer |
Telephone |
Engine |
Dollars |
commission |
洋泾浜英语 |
三明治 |
啤酒 |
德律风 |
引擎 |
大拉斯 |
康密兴 |
词意 |
夹肉面包 |
麦制酒 |
电话 |
发动机 |
外币 |
佣金 |
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④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
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
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
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
王韬在《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中说“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顾风波之险,有时不可测料,……于百中取二三。无事则公司得以微利,有失则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损,此其法诚至善也。”材料中国所说的“法”主要是指( )
A.创设国家中央银行 | B.建立近代金融体系 |
C.仿效西方公司制度 | D.建立近代保险制度 |
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通过上述材料可知( )
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
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
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
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④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甲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乙 ),题干中甲乙两处的内容很可能是( )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
B.戊戌变法取代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 |
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 |
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
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近代中国曾出现过这样的诗句:“十年前是一重囚,也逐欧风唱自由”,“文明未播中原种,美雨欧风只自暖”。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显示了欧风美雨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
B.体现了对欧风美雨的向往和欢迎 |
C.反映了主张中国全盘西化的政治思潮 |
D.流露了对欧风美雨欲得而未得的惋惜之情 |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 )
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②反映了西学东渐浪潮
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
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
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 |
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
近代某位学者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的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造社会。他反对盲目的行动主义和漫无目的的革命,而建议自发的逐步的改造,以推动社会进步。此人最有可能是( )
A.陈独秀 | B.李大钊 |
C.胡适 | D.蔡元培 |
“观吾国今处之形,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这说明严复关注自由主要是基于( )
A.救亡图存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 |
B.实现民主以确保国民政治权利 |
C.发展经济以改善普通民众生活 |
D.解放思想以破除社会变革禁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