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深远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C.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知识分子普遍接受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质问:“今日本行之,亦勃然兴起,而犹谓议院不可行哉?而犹谓中国尚不可亟行哉?”下列对郑观应这一观点论述错误的是(     )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突破了“器物”变革的限制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C.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们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的‘器’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对材料中“我们”认识正确的是(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C.遗其体而求其用
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洋务运动中教育领域呈现出一番新景象(下表)。对此番新景象评价正确的是(   )

外国语学校
工业技术学校
近代军事学校
科举制度
留学生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新疆俄文馆等
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机器学堂、江南制造局附设操炮学堂、工艺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广东黄埔鱼雷学堂、天津军医学堂、直隶武备学堂等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
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张之洞)

 
①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培养实用型人才
②加速了旧教育体制解体
③奉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构架
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诞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庸庵笔记》记载,胡林翼围攻安庆时,曾视察军情,策马登山,瞻盼形势,既复驰至江滨,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胡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坠马。胡前已得疾,自是益笃,不数月,薨于军中。盖贼之必灭,胡已有成算。只是见洋人之势方炽,则膏盲之症,着手为难,虽欲不忧而不可得矣。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

A.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严重威胁清王朝统治
B.以传统办法来对抗太平天国是断然行不通的
C.晚清士人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时的无力
D.胡林翼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忧国情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的相似之处有①都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②主张向西方学习③不反对专制主义政治体制④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有好有坏,下列史实能体现路径依赖及其积极作用的是(  )

A.英国承宪章精神和平渐进改良政治
B.义和团“扶清灭洋”抗击外来侵略
C.洋务派“中体西用”发起洋务运动
D.法国发扬传统轰轰烈烈闹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维新变法 D.全盘西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表中数据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影响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土地革命的进行 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庸庵笔记》记载,胡林翼围攻安庆时,曾视察军情,策马登山,瞻盼形势,既复驰至江滨,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胡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坠马。胡前已得疾,自是益笃,不数月,薨于军中。盖贼之必灭,胡已有成算。只是见洋人之势方炽,则膏盲之症,着手为难,虽欲不忧而不可得矣。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

A.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严重威胁清王朝统治
B.以传统办法来对抗太平天国是断然行不通的
C.晚清士人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时的无力
D.胡林翼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忧国情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
B.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C.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成果
D.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