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6年4月,维新人士黄乃棠在福州创办《福报》,宣传维新思想,但销量很小,一年后停办。这反映出(  )

A.新式传媒不受社会欢迎 B.民主共和未能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群众基础薄弱 D.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被满州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的主权思想的生发。”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位学者观点的是(  )
①“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③“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耳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界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是(  )

A.正确的 B.根本错误的
C.片面的 D.表面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仁学》一书引用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名言:“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可见

A.该书作者系“睁眼看世界”之人
B.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
C.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
D.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看到下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下列观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B.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C.《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D.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以前我国近代化在经 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艰难探索活动。纵观这些探索活动,中国近代化过程的实质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学习内容而言,主要经历了以下变化

A.由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器物(科技)—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B.由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器物(科技)
C.由学习西方器物(科技)—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D.由学习西方器物(科技)—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学习西方政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看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B.洋务派、维新派和抗战派
C.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中指出:“中国旧论每崇古而贱今,西人则不然,以谓愈上古则愈野蛮,愈近则愈文明,此实孔子三世之太义也(注:三世指衰乱世、太平世和升平世)。”此说( )

A.质疑西方进化理论 B.推祟儒家伦理观念
C.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D.反对顽固守旧观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