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
B.“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
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
D.整套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维繫奴隶主正常统治 |
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如果在一个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发现九个鼎,你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 B.鼎已经不再作为权力的象徵了 |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 D.当时青铜铸造业发达 |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三省六部 |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与家谱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宗法制 | B.礼乐制 | C.世袭制 | D.分封制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
B.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D.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
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这反映了( )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
史载:周代贵族禁止同姓通婚,但是各等级的贵族又必须在同等级之内迎娶异姓女子,天子、王姬则可与诸侯通婚。其主要目的是( )
A.贯彻周代宗法制度,防止政权旁落 | B.维护宗法制度,保证贵族血统纯正高贵 |
C.使嫡长子继承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 D.完善等级制度,为周王授官提供参考 |
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 | B.所在地方的地名 | C.因功得到的封地 | D.母亲的族姓 |
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B.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
C.二者都属于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 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政治制度 |
《札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禅让制 |
右图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四合院。“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小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这种房屋建筑与生活状态( )
A.体现唯我独尊心理 |
B.体现商品经济形态 |
C.反映尊卑等级观念 |
D.传递敬天法祖思想 |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此材料反映了( )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