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
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
C.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
D.郡县官员由中央和皇帝控制, 官吏不能世袭 |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 | B.鲁国国君 | C.卿大夫 | D.士 |
西周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有( )
① 异姓功臣贵族 ② 同姓王室贵族 ③ 先代帝王后代 ④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 B.秦朝 | C.西汉 | D.宋代 |
相传帝颛顼玄孙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赢姓,伯益的小儿子若木因其父亲的功劳在夏禹时被分封于徐,建立徐国(故地大约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皆为诸侯。春秋时徐国败于楚国,国力渐衰,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终为吴国所吞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对这一传说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夏朝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分封制 |
B.江苏安徽一带战国兼并战争很激烈 |
C.古代的姓氏以血缘宗法为纽带传承 |
D.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严重 |
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D.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
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
诸侯国 |
与王室关系 |
地理位置 |
晋 |
姬姓贵族 |
山西 |
卫 |
姬姓贵族 |
河北南部和河南南部 |
鲁 |
姬姓贵族 |
山东南部 |
齐 |
功臣 |
山东北部一带 |
燕 |
姬姓贵族 |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多被分封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在国家成立以前,人们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之中,为了夺取生存资料而互相争斗。为摆脱这种状态,人们建立一种强大的公共权力——国家。”材料认为国家的最初宗旨是( )
A.维护稳定和保障生命安全 | B.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C.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 | D.对外扩张,巩固和扩大版图 |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与商鞅变法中的哪一内容有关(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