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反映了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 D.民族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三个异姓贵族取代姬姓晋国)作为春秋战国分期的标准,这反映出司马光认为

A.礼制的破坏是当时历史分期的重要标志 B.三家分晋是历史的进步
C.三家分晋宣告分封制结束,封建制确立 D.应该维护西周的分封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材料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  )

A.世袭制的影响    B.宗法制的影响
C.分封制的影响 D.礼乐制度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
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 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有学者认为此观点有误,其质疑应该是针对

A.周人的大宗、小宗体制 B.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
C.形成“天子一诸侯—卿大夫”宗法等级 D.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记》载,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央视二套《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绣九条金龙,明清时期只有皇宫屋檐可有九只吻兽。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九品中正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穿越历史时空,假设你和甲、乙、丙三位同学回到西周武王时代,请判断你们谁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你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后归附周武王
B.甲同学曾随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
C.乙同学出身于平民,但才能、人品俱佳
D.丙同学属于西周姬姓王族成员,整日养尊处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两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两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C.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D.“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