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条件,正确的评价是
A.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 B.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
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 D.都具有民主色彩 |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
D.市民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渴望 |
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指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
A.没有突破儒家理论 | B.堪称近代制度典范 |
C.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 D.有违儒家民本精神 |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德清禅师主张( )
A.做学问要阅读经典名著 | B.读书要全面,不可偏废 |
C.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 | D.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崇。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A.《日知录》 | B.《明夷待访录》 |
C.《变法通议》 |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 B.倡导君民共主 |
C.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 D.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家思想最不相符的是( )
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
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C.杨彪:“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 |
D.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已死乎!”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
B.反对君主专制 |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
李贽被称为明代“文艺复兴”的领路人,其思想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思想的相似点有( )
①挑战正统权威 ②反对神权统治 ③提倡个性解放 ④批判君主专制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④[ |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主旨是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 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
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 | 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