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 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
D.朱熹教人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信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主旨是(    )

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 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
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守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   )

A.主张静心无为 B.教人明辨善恶
C.反对穷理格物 D.主张知行合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
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风俗画的流行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理学的影响 D.中央集权的加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