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   )

A.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B.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 D.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该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胡适认为:“中国近世哲学的遗风,起于北宋,盛于南宋,中兴于明朝的中叶,到了清朝,……哲学的门庭,大有冷落的景况。”明朝中叶哲学“中兴”的表现之一是(    )

A.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 B.王夫之主张“理在气中”
C.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 D.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繁露》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这一学说(    )

A.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重视探求自然规律
C.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D.蕴涵朴素的唯物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恢复科举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来考试文人,明清两代也以朱熹的思想为科举的标准答案,主要是因为

A.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B.朱熹的个人努力得到统治者认可
C.科举考试改革的需要 D.朱熹的思想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    )

A.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两种思想(    )

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 B.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
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寡妇李氏,李氏相夫教子,被传为佳话。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了(  )

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 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 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汉至宋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是    (  )

A.博采众长,引领世界潮流
B.植根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C.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D.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