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夫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③朱熹           ④李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顾炎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矣。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老子 B.荀子 C.朱熹 D.王阳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湾某学者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 的主要因素是( )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运动的同时。但丁抛弃了衰落贵族身份而参加了富豪政治圈;乔叟为伦敦一位关税监督所雇用;从米开朗琪罗至伦勃朗,他们的赞助人或为教皇或为大绅商。与之相较,上述5位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然则中国缺乏商业革命,不能产生文艺复兴,乃是因为地理环境与技术因素,而不由于意识形态。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下表是17、18世纪中西方主要思想对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2)材料二中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西方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概括中西启蒙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主张。并归纳其产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从阶级属性指出中西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理学家程颢说:“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由此可知他(    )

A.主张格物致知 B.强调知行合一
C.具有心学倾向 D.倡导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轶:超过一般)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