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中箭生亡后,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并在门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里面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禅宗大师惠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制天命而用之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智圆法师强调儒释一致。他主张“儒者饰身之教,故谓之外典;释者修身之教,故谓之内典。……吾修身以儒,治心以释,拳拳服膺,罔敢懈慢。”根据材料,智圆法师主张(   )

A.三教合一 B.儒学为体,佛学为用
C.“菩提心即忠孝心” D.佛学为体,儒学为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言语:“天理何在、天理难容…”,下列学说与之相关的是(    )

A.道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程朱理学 D.农家学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个思想家认为:“没有车马便没有御道,没有牢醯、璧币、钟磬、管弦便没有礼乐之道”,从而明确指出了在器之外、器之先安置一个“无形之上”的精神本体的说法乃是一种谬说.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王守仁 B.陆九渊
C.王夫之 D.顾炎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该是 (     ) 

A.万物的本源 B.穷理的方法
C.理气的关系 D.“存天理,灭人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朝觐者不之殷(商)而之周,讼狱者不之殷而之周,于是周为天子,而殷为侯服矣。”下列与作者观点类似的是(   )

A.“穿衣吃饭就是伦理” B.“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物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
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
——《宋史·朱熹传》
材料三 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和“人欲”的含义?
(2)材料二中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
(3)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
(4)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上表呈现的变化不能说明(  )

A.宋元时期民办书院占主导地位
B.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占主导地位
C.国家越来越重视官办书院
D.国家逐渐放宽民间办学的限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以下思想观点与之相近的是(    )
① “万物始于水”
② “气者,理之依也”  
③ “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B.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
C.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
D.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的是(    )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三言二拍》:“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这体现的是(    )

A.文艺复兴的人文追求
B.启蒙运动的政治理想
C.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
D.道家的自然达观理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