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 | 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 |
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现 | 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 |
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下图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C.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
D.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宋代的“钱荒”现象:
① 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 ② 说明国家财政困难
③ 表明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 ④ 说明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混乱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据《宋史·张逊传》载:太宗二年:“阇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亦岁到朝贡,由是犀象香药珍异充溢府库。逊请于京置榷易务,稍增其价,听商人入金帛市之,恣其贩鬻,岁可获钱五十万缗助经费。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北宋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北宋国力强盛、万邦来朝 |
C.北宋政府限制朝贡贸易 | D.商业收入成为北宋重要财源 |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
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
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A.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 |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
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体 |
C.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
唐代诗人姚合的《庄居野行》中写到“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声。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诗反映了当时( )
A.农村出现经商热潮 | B.农村萧条土地荒芜 |
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 | D.战乱人口大量逃亡 |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元朝 |
阅读下表,对表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
1820年GDP在世界上的比重 |
1830年制造业在世界上的比重 |
||||
中国 |
英国 |
日本 |
中国 |
英国 |
日本 |
28.7% |
5.2% |
3.1% |
29.8% |
9.5% |
2.8% |
——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A.中国封建经济仍在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交流
C.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D.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
A.城市布局整齐 | B.城市规模过大 |
C.城市功能单一 | D.经济政策抑商 |
《十三行(1720—1856)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广州成为这一时期中西贸易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 B.三角贸易的形成 |
C.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 |
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 )
A.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全球史观 |
B.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
C.错误的,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
D.错误的,因为它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
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 )
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 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
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 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