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
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C.反封建思想产生, 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
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
①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A.②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④ |
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
B.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
C.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
D.“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
《宋会要辑稿·职官》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九月提举福建路市舶楼璹言……欲乞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船舶之际,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从之。”这段材料说明
A.南宋政府对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 | B.南宋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 |
C.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D.南宋政府重视蕃商来华贸易 |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里面认为:“在16 世纪及17 世纪间,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在中国历史上,(这推动了)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据此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贸易 | B.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
C.西欧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 D.海禁政策导致欧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
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
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明代棉纺织的发展 | B.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
C.南方农业生产比北方发达 | D.商人买贱卖贵的普遍现象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从8世纪帝国的鼎盛时期至13世纪整个中国最终为蒙古人征服这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史表明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步衰落,但这仍是制度和文化有重要发展的时期。隐藏在这一发展后面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者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其总体水平最高时不仅远迈汉唐,而且为后来的元明两代所不及,大有一花独秀之势。……宋代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比较自由的,因而出现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形势,但这种自由终究是有限度的,所以又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田昌五、漆侠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
材料三:
在两宋300年间,……商业资本不仅勒索压榨小农、小工和小商,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同封建国家争夺更多的商业利润。可是,在宋代,商业资本不但继续发挥其愁迁百物、畅通货币的作用,而且它更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对产品的包买和预付定钱,显然是有利于生产的。这种商品货币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一定能萌生出来。历史的发展毕竟是曲折的。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商业资本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一部分货币转化为土地;另一方面,封建国家垄断性专利制度,也是商业资本推进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严重阻力,所以商业资本在宋代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它的积极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
回答问题:
(1)简要归纳三则材料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论性看法。 (3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表现。材料二、三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有什么共同之处?(6分)
(3)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看法的认识。(3分)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邦,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