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图表阐释题:比较两个城市布局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洋自古以来就成为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路径,大国崛起无一不是建立在对海洋的控制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据统计,当时一艘海船可载货六七十万斤,相当于2 000头骆驼的运输量。
材料二 近代以来,海洋成为财富的象征,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近400多年的大西洋时代。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西洋时代结束了,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
——何芳川《太平洋时代和中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西方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大西洋时代主导近400多年的原因。
(3)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外史实,从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海路”的兴衰情况及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   (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 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其目的如何?
(2) 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6分)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徽州特产和木材),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后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
材料二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有利于徽商群体迅速成长的社会条件。
(2)据材料一、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这种消费思想形成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对外贸易发展概况(部分)

时间
广州贸易
秦汉魏晋南北朝
与东南亚诸国贸易频繁,成为当时的外贸基地
唐朝
设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开创了长达千余年的市舶制度,开辟出从广州到大食国的航线
宋朝
正式修订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法”,广州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大港
元朝
广州受到挑战,但仍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的重要港口
明朝后期
废除“海禁”政策,广州市场和世界市场进一步紧密联系
清朝
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到鸦片战争前,广州一直是“朝贡贸易”与市舶贸易最重要的口岸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之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近代欧洲城市化进程表

年份
万人以上城市比例(占总人口)
万人以上城市数量(个)
平均城市规模(千人)
欧洲总人口
(百万人)
1500
5.6
154
22
61.6
1650
8.3
197
31
74.6
1800
10.0
364
34
122.7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材料三  1949—2009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同一时期,中国古代城市为什么没能实现转型?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城市化三个主要阶段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特点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张骞带着大量西方国家渴望中国货物的商品信息,于公元前115年回抵长安。“后岁余,其(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王朝为维护东西通道的安全,“于是自敦煌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和《汉书·西域传》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意在美国等国家从阿富汗撤出后,由美国主导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摘自李长久《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美“丝绸之路”的倡议与建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以下是反映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竹枝词: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注:“爱皮西地”即ABCD)
“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 
“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眼中上海在近代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简要说明中国近代城市与古代市镇的兴起有何不同。(1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从8世纪帝国的鼎盛时期至13世纪整个中国最终为蒙古人征服这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史表明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步衰落,但这仍是制度和文化有重要发展的时期。隐藏在这一发展后面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者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其总体水平最高时不仅远迈汉唐,而且为后来的元明两代所不及,大有一花独秀之势。……宋代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比较自由的,因而出现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形势,但这种自由终究是有限度的,所以又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田昌五、漆侠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
材料三:
在两宋300年间,……商业资本不仅勒索压榨小农、小工和小商,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同封建国家争夺更多的商业利润。可是,在宋代,商业资本不但继续发挥其愁迁百物、畅通货币的作用,而且它更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对产品的包买和预付定钱,显然是有利于生产的。这种商品货币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一定能萌生出来。历史的发展毕竟是曲折的。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商业资本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一部分货币转化为土地;另一方面,封建国家垄断性专利制度,也是商业资本推进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严重阻力,所以商业资本在宋代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它的积极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
回答问题:
(1)简要归纳三则材料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论性看法。 (3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表现。材料二、三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有什么共同之处?(6分)
(3)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看法的认识。(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汴京)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社、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材料三: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这种经济现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二中“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的?
(3)材料三中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材料一中的经济现象对其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阅读材料一、二,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3)阅读材料三,从图4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材料二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
材料四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
(1)依据材料概括唐宋商业发展的状况。(4分)
(2)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政府仍然坚持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