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小李同学在历史笔记中用图示法学习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史。请你帮助他标注出“伟大转折”的历史事件(   )
               

A.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申纪兰是共和国史上惟一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3月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她参加审议的宪法修正案的内容中有(   )

A.“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5年,黄炎培曾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找到的“新路”是(   )

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B.实现村民自治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律制度逐步健全的表现是(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
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不正确的是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
D.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缓和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遏止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它讽刺的是

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
B.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C.二战中,美国对苏联提供援助
D.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牢牢主宰着世界经济霸权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回顾中美关系的发展,1972年《上海公报》以非正式表述双方立场和基本观点的形式,树立了中美关系发展中的“公报模式”。以下关于1972年《上海公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B.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公报的签署体现了一种求同存异的精神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出

A.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B.苏联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曾击溃了美国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假如你赞成该观点的话,那么你认为决定未来这种“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

A.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B.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C.明智的外交政策 D.区域性政治经济的集团化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租佃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战国时期租佃经营就已产生
C.汉代“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的租佃经营方式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D.宋代租佃经营已开始超过自耕农经济,成为古代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经营方式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中期以后,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这一现象反映了

A.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调整
B.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手工业内部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著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

A.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阅读材料一、二,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3)阅读材料三,从图4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来源:2013-2014年山东省高二暑假作业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