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考察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 )
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 |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 |
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 |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
明朝时松江的地方志中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这种现象使
A.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 B.国家税收大为减少 |
C.农业大国地位动摇 | D.农村土地大量荒芜 |
《唐书·食货志》说:“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材料中“飞钱”的主要功能是( )
A.交易 | B.汇兑 |
C.增值 | D.储备 |
宋代城市的规模、机能与城市生活型态,有延续前代而发展,也有因应新情势而变革。下列选项中,为宋代明显不同于唐代的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商帮势力兴起 |
B.官府维持夜禁,但准许延长营业时间 |
C.茶馆酒楼多,说书、演戏等娱乐盛行 |
D.士大夫与庶民生活方式差异日趋扩大 |
《都城纪胜》记载:“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梦梁录》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A.秦汉 | B.隋唐 | C.两宋 | D.明清 |
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
①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②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③长途贸易比较发达 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东汉崔寔《政论》中说:“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人厚,故农夫辍来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使农业发展缓慢 | B.农业的主导地位正在丧失 |
C.作者反对重农抑商政策 | D.当时社会出现追商逐利的民风 |
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一换家”。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 B.市民阶层崛起 |
C.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 D.城市化程度加深 |
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 D.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
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城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城镇的主要特点有
①多为工商业城市 ②有些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③呈现专业化特色 ④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商人地位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
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
“徽商”在明清时期的商业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其经营行业之多、范围之广、积累财富之巨,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徽商很爱读书,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即便在路途中也时时忘不了读书。爱读书给徽商带来的影响有( )
①便于提高文化素养,汲取历史上的商业经验智慧
②使徽州人经商形成风气,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徽商势力的强大,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④增强了其经商的理性认识,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文中“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不包括(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B.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
C.出现了区域性的大商帮 | D.出现晓市、夜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