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杜甫《夔州歌》)作为史料,该诗可用于研究古代四川
①水路交通运输 ②魏晋商品经济 ③唐诗宋词盛况 ④地域文化特色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对外贸易路线图,当时输出的主要是( )
A.茶叶、瓷器、丝绸等 | B.香料、药材、棉花等 |
C.烟草、火药、纸张等 | D.铁器、粮食、书籍等 |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 | B.“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 |
C.汉代实行农工商并重的政策 | D.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张骞带着大量西方国家渴望中国货物的商品信息,于公元前115年回抵长安。“后岁余,其(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王朝为维护东西通道的安全,“于是自敦煌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和《汉书·西域传》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意在美国等国家从阿富汗撤出后,由美国主导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摘自李长久《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美“丝绸之路”的倡议与建设。
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
西汉某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 “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
C.以垄断经营限制了富商大贾的利润 |
D.是汉武帝“大一统”在经济上的反映 |
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
A.徽商与川商 | B.徽商与晋商 |
C.粤商与晋商 | D.徽商与京商 |
清初诗人屈大均有诗:“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清初
①官府垄断对外贸易
②丝织品是主要出口商品
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④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在我国古代,出现“草市”的时期也是
A.君权开始分割相权的时期 |
B.开始建立官立教育系统的时期 |
C.地方行政机构达到最完备的时期 |
D.冶炼业中出现“灌钢法”工艺的时期 |
《文献通考》(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材料表明( )
①政府重视商业 ②政府减轻商税 ③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④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了
A.西汉初期商业势力还很弱小 |
B.地方封国势力不得不依赖商业势力 |
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
D.中央政府对商业势力进行了有效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