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放射性同位素32 P标记噬菌体的DNA |
B.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
C.用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细菌内有了放射性 |
D.用32P标记的DNA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细菌内有了放射性 |
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 B.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 |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 |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
B.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为使噬菌体外壳带有放射性,需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D.格里菲斯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 |
B.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5S标记噬菌体。 |
C.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 |
D.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作为模板,而原料、酶、ATP、场所等条件由细菌提供。 |
下列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相符合的是
选项 |
研究方法 |
研究目的 |
A |
建构物理模型 |
研究DNA双螺旋结构 |
B |
光学显微镜观察 |
认识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
C |
斐林试剂的特定颜色反应 |
鉴定甘庶与蔗糖的存在 |
D |
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 |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若.1个箱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铯有32P | B.只有35S |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 D.只有32P |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
B.萨顿根椐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
B.艾弗里等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完全分开 |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 |
甲同学将组成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一个基本单位彻底水解后得到了A、B、C三种化合物,乙同学将组成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一个基本单位彻底水解后得到了A、B、D三种化合物。你认 为C、D两种化合物分别指的是
A.尿嘧啶、胸腺嘧啶 B.胸腺嘧啶、尿嘧啶
C.核糖、脱氧核糖 D.尿嘧啶、腺嘌呤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入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适时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是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
有关科学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 |
D.克里克除了参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还提出了“中心法则” |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噬菌体而非大肠杆菌
②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应进行短时间的保温培养
③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④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A.仅一项 | B.仅两项 | C.仅三项 | D.全部正确 |
在经典实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进行搅拌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中主要含有( )
A.蛋白质外壳 | B.较轻的大肠杆菌 | C.尚未侵入的噬菌体 | D.噬菌体和细菌的混合物 |
噬菌体在繁殖后代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 B.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
C.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 D.细菌的核苷酸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