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促使其释放,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下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段呈型增长。据图推测,最可能是在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体内的途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划分出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在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竞争生长,薇甘菊的覆盖度在10% ~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类芦,其覆盖度大于80%。下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

 
线虫
蜱螨目
弹尾目
其他昆虫或小动物
个体总数
类群数
薇甘菊入侵区
1890
226
123
48
2287
15
群落交错区
1198
132
99
114
1543
15
本土植物区
1084
120
143
49
1376
14
数量总计
4172
478
365
211
5209
19

 
(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         。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        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          变化影响较大。
(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薇甘菊属于       ,土壤中的小动物属于        
(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植物大量死亡会使该生态系统中         的数量增加。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等的一系列变化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_____,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__的群落。
(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__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
(4)在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若要用记名计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动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
(5)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
种类
地点
A
地点
B
地点
C
非生物
因素
地点
A
地点
B
地点
C

3
5
9
风速



蕨类
植物
7
5
8
距地面1.5
米的光强



灌木
15
4
2
土壤湿度
(%)
48
35
15
松树
0
2
0
土壤的有
机物(%)
6.5
3.8
205



20
5
0
土壤深度
(cm)
>300
≈100
<15
土壤氨量
(mg·kg1)
9.4
4.5
2.3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      。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列图中的    

(2)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    ,理由是             
(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4)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至少说出两个原因)。
(5)若某一年,在这个山坡上的田鼠大量繁殖,会导致的结果是:草本植物会    ;当田鼠的数量多至以啃食草根为生时,则草本植物会      ;田鼠的数量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 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______。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社团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请分析回答.

(1)该生物社团研究的课题是__________。
(2)该生物社团的同学在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①用滴管吸取样液前,应将培养酵母菌的试管轻轻震荡几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防止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②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 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分布如上图所示,若以此数值作为所有小方格的平均值,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_________个/mL。
( 代表酵母菌)
③血球计数板使用完后,用_________,切勿用硬物洗刷。
④该生物社团同学连续7天测定酵母菌种群数量,试管A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据此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柱形图_________。


⑤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着培养液中_________而逐渐减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装置是________,B装置是________。
(2)图中A装置主要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____________的习性进行采集。
(3)许多土壤小动物不适于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要用B装置采集大量跳虫用于实验培养,则B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_____(选“干燥的棉花”、“湿润的棉花”、“清水或酒精”,下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则B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9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量,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Ⅰ.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_______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Ⅲ.______________,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___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种类
A
B
C
非生物因素
A
B
C

3
5
9
风速



蕨类植物
7
5
8
距地面1.5米的光强



灌木
15
4
2
土壤湿度(%)
48
35
15
松树
0
2
0
土壤的有机物(%)
6.5
3.8
205
落叶树
20
5
0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土壤氨量(mg·kg—1
9.4
4.5
2.3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______。
(2)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
(5)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
(单位:×106个/mL)

温度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 h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144 h
168 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根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人员对蓝藻水华现象较为严重的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有机碳生产率(不考虑其他生态系统输入到该系统的有机碳)进行了研究,请分析回答:
(1)在湖泊中,随着水深的变化,不同的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是群落__________的体现。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_____________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2)研究人员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溶氧量,来估算湖泊的有机碳生产率,结果如图15所示。制作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黑瓶(不透光)和白瓶(透光),分别在                      m和-1.0m的每一个水深悬挂一个黑瓶和两个白瓶。每个实验瓶注满后溢出三倍体积的水,灌瓶完毕,将瓶盖盖好。立即对每个水深中的一个白瓶进行溶氧量(IB)测定,做为实验开始时的         溶氧量。将黑瓶.白瓶曝光培养24h,测定每一水深中黑瓶溶氧量(DB)与白瓶的溶氧量(LB)。每一水层的呼吸量可通过              进行估算;每一水层的有机碳生产量(总光合作用生产量)可以用              进行估算。
(3)据图15分析,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环境因素是          。7月份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低于其它月份,主要原因是                                   
(4)太阳能是经过湖泊生态系统中               的固定而输入该系统。能量在该生态系统的流动过程具有                的特点。外部能量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                             
            功能实现的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上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动物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植物常用______________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调查则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λ值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       增长,第5年λ变小的原因是          
(2)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 
     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3)为提高牧草产量,计划在该草原上喷施某种化肥,若探究这种化肥是否不利于上述昆虫的存活,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
实验步骤:①将生理状况相似的昆虫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组昆虫的生存率。
结果预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I.
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大小与其食性有关,喙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喙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下图为某海岛上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在1975到1978年之间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自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该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1000个,导致数量下降的环境因素是
                    
(2)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有利变异是              ,若要证明喙的特征是可遗传的,还应做        实验。
(3)试分析地雀喙深度变化的因果关系:       (填序号顺序)。
①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生存机会增加
②气候变化导致雨量的变化
③种子的丰度的变化,坚果的平均大小与硬度的变化
④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
II.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自然界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              
(2)右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       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时,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