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左图中曲线 说明该种群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对人类的启示是:当某动物种群数量处于较低环境容纳量时,我们要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它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从而提高 。
(2)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科学家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2千平方米范围内第一次捕获了60只进行标记并放回,10天后再次捕获20只,发现其中有4只带有记号,那么该种群的密度大致为 。
(3)据右图可知:在第5至10年该种群为 型种群,幼年个体数量 (多于,少于,等于)老年个体。该种群与周围所有生物构成了 。
(6分)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中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
(2)若只考虑a、c、d间的营养关系,当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大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小的种群是 。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
教材基础知识填空
(1)把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 ,不能恢复原状了,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 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2)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氨气氧化为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化学能,将 合成为糖类。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
(4)人类的色盲、血友病的遗传表现与果蝇眼色的遗传非常相似,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5)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 ;离心的目的是 。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向的。
(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 |
1953年 |
1973年 |
1984年 |
1996年 |
叶面积指数 |
2.48 |
6.61 |
11.28 |
17.76 |
光能截获率 |
20.3 |
42.3 |
88.9 |
95.9 |
总初级生产量(t/hm2·a-1) |
17.43 |
55.50 |
116.61 |
150.81 |
净初级生产量(t/hm2·a-1) |
1.50 |
14.52 |
23.88 |
26.00 |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 ,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 。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森林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指数的关系是
。
(3)右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 。
(4)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 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垂直分布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右图表示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后回答:
(1)a曲线为“ ”型曲线,表示该种群是在 和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曲线。
(2)b曲线为“ ”型曲线,表示该种群是在一个有限的境中种群增长的曲线,影响该种群个体生存的生物因素包括 和 。
(3)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原有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因素。如水花生(空心莲子草)本是我国从国外引进作为饲养动物的青饲料,现在却成为危害极大的杂草,水化生进入我国后短时间内的种群增长曲线大致符合图中的 曲线,若第一年引入的水花生种群数量为N0,每年产长率保持不变,且λ=1.5,第三年水花生种群数量为 。
小叶章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入侵某苔原生态系统形成斑块。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小叶章入侵斑块进行群落调查,结果如下表。
植物种类 |
高度(cm) |
生长型 |
对照 |
轻度入侵 |
中度入侵 |
重度入侵 |
高山乌头 |
20-40 |
多年生草本 |
|
|
|
+ |
藜芦 |
50-100 |
|
|
|
+ |
|
毛蕊老鹳草 |
30-80 |
|
|
|
+ |
|
大白花地榆 |
50-80 |
|
|
+ |
+ |
|
小叶章 |
60-90 |
|
+ |
+ |
+ |
|
牛皮杜鹃 |
10-25 |
灌木 |
+ |
+ |
+ |
|
笃斯越桔 |
10-15 |
+ |
+ |
|
|
(1)调查时,科研人员要在小叶章入侵斑块_________选择若干个1m×1m 的样方,统计样方内的植物_________、株数、高度等信息,通过记名计算统计出整个群落中植物的_________。以相邻的本地牛皮杜鹃群落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
(2)随着入侵程度的加深,灌木逐渐消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明显_________,植株的高度_________。
(3)小叶章不同入侵程度下,群落的_________空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小叶章入侵会使群落发生演替,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
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
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
Ⅰ.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 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 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 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
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Ⅲ. ,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 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
(2)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调查采用 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因素的是 。
(3)下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种群的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此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图1曲线所示种群数量在前 年的变化成“J”型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在 年期间,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②图2中甲乙两种群数量增长呈 型曲线,乙种群密度最大的时间点为
③图2中在t2一t3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
在一个草原生态中的旅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每逢植食动物旅鼠大量繁殖时,狐便会大量繁殖;而随着狐大量捕食旅鼠,旅鼠的数量减少了,狐的种群数量也跟着下降。根据以上事实说明:
(1)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牧草、狐和旅鼠三者所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包括 。
(3)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野生草原的某种牧草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牧草的株数依次为14、17、16、15、18。可估算出这块草原中这种牧草株数约为 。
(4)若一年中,该旅鼠群所贮存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则该旅鼠群一年中呼吸消耗的总能量应等于这一年中该旅鼠群摄取的植物性食物的总能量减去 、 、 。
(5)如果遭遇火灾,草原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 _ _。
(6)如果一种新的物种迁入此地,其种群数量如甲图所示,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请在乙图中绘制该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鱼虾养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___,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柽柳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
(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稳定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三角洲被国际湿地组织的官员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右图食物网中,假设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为m,若要使鸟体重增加a,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b,那么a与b的关系可表示为( )
A.b="90ma+10a" | B.b=25ma+5a |
C.b="100ma+10a" | D.b=20ma+5a |
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最简单的食物链: 。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的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繁殖速度在A~B段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①,②。
(3)种群丙在A、B、C、D这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期;在D处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
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1一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除了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之外还有 。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 ×103kJ/m2·y。
(3)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 ;在 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4)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逐步提高。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促使其释放,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下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段呈型增长。据图推测,最可能是在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体内的途径。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划分出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在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竞争生长,薇甘菊的覆盖度在10% ~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类芦,其覆盖度大于80%。下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
|
线虫 |
蜱螨目 |
弹尾目 |
其他昆虫或小动物 |
个体总数 |
类群数 |
薇甘菊入侵区 |
1890 |
226 |
123 |
48 |
2287 |
15 |
群落交错区 |
1198 |
132 |
99 |
114 |
1543 |
15 |
本土植物区 |
1084 |
120 |
143 |
49 |
1376 |
14 |
数量总计 |
4172 |
478 |
365 |
211 |
5209 |
19 |
(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 。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 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 变化影响较大。
(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薇甘菊属于 ,土壤中的小动物属于 。
(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植物大量死亡会使该生态系统中 的数量增加。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等的一系列变化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