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必须为90° |
(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 _N.
弹簧振子从距平衡位置5 cm处由静止释放,4 s 内完成5次全振动,则这个弹簧振子的振幅为__________cm,振动周期为_________s,频率为_________Hz,4 s末振子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_cm,4 s内振子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_cm;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使振子改为在距平衡位置2.5 cm处由静止释放,则振子的周期为_________s.
一弹簧振子被分别拉离平衡位置4 cm和1 cm后自由释放,使它们都做简谐运动,则前后两次的振幅之比为_________,周期之比为_________,最大回复力之比为_________,通过同一位置(除平衡位置)时的加速度之比为_________.
振动周期为2 s的单摆叫秒摆,秒摆的摆长为________m.若将此秒摆移至离地球表面距离等于地球半径的高空,其周期是________Vs.
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在平衡位置O点附近振动,当质点从O点向某一侧运动时,经3 s第一次过P点,再向前运动,又经2 s第二次过P点,则该质点再经___________的时间第三次过P点.
如图是某同学用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的实验装置,轨道上的B点固定一光电门,将连接小车的细线跨过滑轮系住小钩码,在A点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上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1)若挡光片的宽度为d,挡光片前端距光电门的距离为L,则小车的加速度a= .
(2)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步骤中必须做到的是
A.要用天平称量小车质量 |
B.每次改变钩码,需要测量其质量(或重力) |
C.钩码的质量应该小些 |
D.每次测量要保持小车从同一点静止出发 |
(E)不论轨道光滑与否,轨道一定要保持水平
(3)若实验中使用的挡光片宽度较宽,其他条件不变,则测出的小车加速度比真实值 .
一弹簧振子分别拉离平衡位置5 cm和1 cm处放手,使它们都做简谐运动,则前后振幅之比为_________,周期之比为_________,回复力的最大值之比为_________.
甲、乙两物体做简谐运动,甲振动20次时,乙振动40次,则甲、乙的振动周期之比为____________;若甲的振幅增大了2倍,而乙振幅不变,则甲、乙周期之比为____________.
甲、乙两个单摆,甲的摆长为乙的4倍,甲摆的振幅是乙摆的3倍,甲摆球的质量是乙的2倍,那么甲摆动5次的时间里,乙摆动__________________次.
一个密度为ρ的单摆浸在密度为ρ0(ρ0<ρ)的液体中振动,不计阻力时,其振动周期与空气中振动周期的比为_____________.
某探究小组为了测定重力加速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工型挡光片悬挂于光电门的正上方,释放挡光片后,工型挡光片竖直下落,它的两臂A、B依次通过光电门,光电计时器记录A、B分别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1)用图乙游标卡尺测量工型挡光片的两臂A、B的宽度d1和d2,某次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A的宽度d1时如图所示,则臂A的宽度d1为 mm.
(2)若计时器显示臂A、B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臂A、B通过光电门的速度表达式分别为 、 .
(3)若测得臂A、B之间的距离为L(L远大于d1、d2),用以上测量量表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
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的无下底的木箱顶部用一轻弹簧悬挂质量均为m(M≥m)的A、B两物体,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平衡后剪断A、B间细线,此后A将做简谐运动.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____.
A、B两物体做简谐运动,在A物体振动20次的时间内,B物体振动15次,A、B两物体振动的周期之比为___________,频率之比为___________.若要求A、B都振动20次,需要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