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⑴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夜闻笛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写了夜闻笛声。在两首诗中,笛声各引发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第二首诗题为“闻笛”,但诗歌的前两句却写了登城所见之景,你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处理?(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暑 旱 苦 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0.有人认为本诗首联“屠”“着翅”两词用得巧妙,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
1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暑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颈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9、有人认为,尾联没有扣住题中的“送”字,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可以划分成几个层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阅读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完成诗后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古人写送别,常表露出一种愁苦、无奈,或凄凉伤感的感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从“景”与“情”两方面给予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作者在本诗歌中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 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古人写诗,经常运用对比手法。这首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叹?
答: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有人说本词是“咏梅之作”,请简要说明自己鉴赏后的见解。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问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在这首小令的上阙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