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3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1.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2.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3.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共可分为几层?各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末句中的“惟”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注:①筿(Xiǎo):小竹,细竹。②裛:通“浥”沾湿。
这首诗颔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请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入手,对“狂夫”这一形象进行赏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3、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习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第五句中的“惭”有什么含意?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来源:201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鉴赏(共11分)
鹿柴
王维
空上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针对本诗,请简要分析其最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
苏轼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将《鹿柴》这首诗中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不少于30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落 第 东 归   
(唐·罗邺)
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
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落 第   
(明·袁崇焕)
遇主人多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
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故园泉石好,归去把渔竿。
8.诗中“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9.两首诗都写于科考落第之后,两位诗人的心境不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诗歌阅读(8分)
春日五首(其一)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霁光浮瓦”写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诗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4分)
本诗后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好(选其中一句的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来源:2009年银川一中高二期中语文试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阁夜》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
B.诗歌颔联境界浑厚,言外有深意:悲壮的鼓角声是军队提振士气的表现,星河是百姓劳顿的反映。
C.诗歌颈联写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作者感伤时世、忧国忧民。
D.诗歌尾联是作者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的自我慰藉之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
(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
(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归绝句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1)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雨睛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
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
苏轼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注】①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贬所,这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
②高亭:即四望亭,在东坡雪堂南面的高山上。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写作者雨晴后散步归途所见所感,景中含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B.一二句写高亭久废,下有鱼塘。“废”字蕴含有作者“除旧迎新”的喜悦。
C.三四句写天色已晚,为“归”作铺垫;写春风中百草飘香,点明晚春季节。
D.五六句写市桥人散,竹木苍苍。“寂寂”“苍苍”等叠词给人以冷寂之感。

(2)清代纪晓岚评价本诗七八句中蕴含“羁孤”之意,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加以解   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本诗与《                     》一文中“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结合诗意,对“南邻”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南邻”锦里先生是个头戴“乌角巾”的乡里人
B.“南邻”一家人辛勤劳作,家庭不富却和乐知足
C.鸟雀台阶啄食不怕人,表明“南邻”家少有访客
D.江村、野渡、翠竹,“南邻”家周边环境如世外桃源

请从“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角度赏析本诗画线句。(4分)
(注)虚实相生:逼真描写的“景、形、境”为“实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为“虚境”。——出自《文学意境的特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多情自古伤离别,__          __。(柳永《雨霖铃》)
(2)___         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3)人有悲欢离合,__           __ 。(苏轼《水调歌头》)
(4) __           __ ,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5)复行数十步,__           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__           __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7)此情无计可消除,__           __  ,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8) __           __ ,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3)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 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 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

(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对上面一首诗“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相携”,有人认为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结合原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  200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