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
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
19世纪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德国外交大臣说:“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要求()
A.尊重自己的权利 | B.遵守世界秩序 |
C.重新分割世界 | D.建立军事基地 |
在历史上,突发事件往往对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将人类引向战争灾难。其中,将人类引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突发事件是()
A.莱克星顿的枪声 | B.攻占巴士底监狱 |
C.国会纵火案 | D.萨拉热窝事件 |
1888年出生的罗伯特在他27岁那一年,离开年轻的妻子和年仅一岁的儿子跟随英国军队和德国人作战,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他写道:“一颗重磅炸弹落在我前面不远处,爆炸的瞬间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过来,浑身是血,但似乎没有大碍,走在我前面的几个战士,没有一个活下来,威廉的胸口有一个大洞,血已经流尽了。康恩的两条腿从膝盖以下都不见了……”这段材料
A.证明了英国参加一战的正义性 |
B.印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 |
C.反映了英国青年的舍身爱国精神 |
D.反映出一战的帝国主义掠夺性质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那么,成为“一粒火星”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 | B.凡尔登战役 |
C.三国协约的成立 | D.三国同盟的成立 |
2014年,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推出“一战百年纪念游”活动,以铭记历史, 反思教训。回望百年前的欧洲,虽已变成一只“火药桶”,但当时引爆这个“火药桶”只是一点“火星”。它就是( )
A.涂油子弹事件 | B.萨拉热窝事件 |
C.波士顿倾茶事件 | D.国会纵火事件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
B.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
C.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
D.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矛盾日趋激烈 |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天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20世纪初德国采取了()
A.同英法结盟 | B.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
C.建立法西斯政权 | D.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
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原因 | B.性质 | C.特征 | D.结果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莱克星顿的枪声 | B.萨拉热窝事件 |
C.珍珠港事件 | D.德国闪电袭击波兰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两个对立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 B.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同盟 |
C.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