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A.滑铁卢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马恩河战役 |
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历史。下表反映的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参战国 |
卷入人口 |
参战人员 |
伤亡人员 |
直接经济损失 |
30多个 |
15亿 |
7000万 |
3000万 |
1805亿美元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B.战争是残酷野蛮的,交战双方都没有正义性
C.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D.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14年8月,欧洲一家报纸曾这样报道:“……正是这个名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普林西普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发生在 ( )
A.凡尔登 | B.华盛顿 | C.巴黎 | D.萨拉热窝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其中的“一粒火星”指的是()。
A.凡尔登战役 | B.索姆河战役 |
C.马恩河战役 | D.萨拉热窝事件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这么说的依据是( )
A.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
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
C.参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
D.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
"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这是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有这样一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弃了自己的盟友。这个国家是()
A.奥匈帝国 | B.俄国 | C.德国 | D.意大利 |
观察下图,其中的圆圈连线和三角连线标志着:()
A.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形成 |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 |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D.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用手枪暗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此事被称为( )
A.凡尔登战役 | B.萨拉热窝事件 |
C.德国对法、俄宣战 | D.英国对德国宣战 |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持续时间 |
阵亡人数 |
受伤人数 |
经济损失 |
4年零三个月 |
840万人 |
2100万人 |
3400多亿美元 |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人类的一场浩劫和深重的灾难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两个对立集团”是指
A.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同盟VS德意奥组成的三国协约 |
B.德意奥组成的三国同盟VS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 |
C.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莱克星顿的枪声 | B.萨拉热窝事件 |
C.珍珠港事件 | D.德国闪电袭击波兰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两个对立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 B.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同盟 |
C.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
萨拉热窝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A.民族独立式历史发展的必然 | B.恐怖活动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
C.民族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 D.暗杀是民族解放的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