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欧洲一家报纸曾报道说:这个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报道中的“战争”是指
A.普法战争 | B.科索沃战争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历史知识分为史实和史观等方面。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观”的是
A.莱克星顿的枪声 | B.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
C.珍珠港事件 | D.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历史地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是( )
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用以形容()。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 | B.战争进展的快速性 |
C.作战范围的广泛性 | D.战争的残酷性 |
1913年,英、德、美、法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分别是3、2、1、4。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分别为1、4、5、2。下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英 |
德 |
美 |
法 |
|
工业产品数量位次 |
3 |
2 |
1 |
4 |
殖民地面积位次 |
1 |
4 |
5 |
2 |
A.英国成为殖民大帝国
B.美国成为经济大国
C.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疯狂扩军备战,一战一触即发
“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得商业收入。”材料中两个大国是()
A.英德 | B.法德 | C.俄德 | D.俄奥 |
恩格斯早在19世纪后期预言:“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 B.第二次世界大战 |
C.“冷战”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
1917年美国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参战的目的是()
A.防止战火扩到美洲 |
B.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
C.夺取世界霸权 |
D.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
19世纪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德国外交大臣说:“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要求()
A.尊重自己的权利 | B.遵守世界秩序 |
C.重新分割世界 | D.建立军事基地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
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莱克星顿的枪声 | B.萨拉热窝事件 |
C.珍珠港事件 | D.德国闪电袭击波兰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两个对立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 B.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同盟 |
C.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