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得商业收入。”材料中两个大国是()
A.英德 | B.法德 | C.俄德 | D.俄奥 |
“一战”前,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B.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 |
C.英法与意德间的矛盾的激化 |
D.英国和德国为欧洲争霸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A.英德矛盾不可调和 |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加剧 |
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 |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已制止战争 |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错误的是()
A.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的,战争双方都没有正义感 |
B.战争是野蛮的,但它却孕育了战后的一些文明成果 |
C.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劫难 |
D.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对人口优化却产生了积极作用 |
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是()
A.三国同盟的形成 | B.三国协约的形成 |
C.萨拉热窝事件 | D.奥匈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
在历史上,突发事件往往对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将人类引向战争灾难。其中,将人类引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突发事件是()
A.莱克星顿的枪声 | B.攻占巴士底监狱 |
C.国会纵火案 | D.萨拉热窝事件 |
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70多万人,有‘纹肉机’之称。”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滑铁卢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莫斯科保卫战 | D.斯大林格勒战役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那么,成为“一粒火星”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 | B.凡尔登战役 |
C.三国协约的成立 | D.三国同盟的成立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
B.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
C.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
D.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矛盾日趋激烈 |
1914年,欧洲一家报纸曾报道说:这个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报道中的“战争”是指
A.普法战争 | B.科索沃战争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假如穿越时空遂道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你能看到的状况是
A.萨拉托加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同盟国与轴心国交战 | D.原子弹使用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莱克星顿的枪声 | B.萨拉热窝事件 |
C.珍珠港事件 | D.德国闪电袭击波兰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两个对立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 B.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同盟 |
C.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