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谁?请再列举春秋时期的另两个霸主?
(2)他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
(3)什么事件表明了他成为中原霸主?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张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张是战国形势图?
(2)观察两幅图片,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
(3)在图上可以看到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都有著名的重大战役发生。你能比较出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
(4)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
七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他们一起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图一最先称霸是谁? 图二各国间战争不断,试举三例。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诸侯混战的局面,这些战争是西周哪一制度下埋下的祸根?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说出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
(3)战国后期,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请你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问答题
(1)在方框中写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4分)
(2)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是什么?
(3)你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哪些著名的战役?请举出两例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 D.召集诸侯会盟 |
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管仲改革壮大了齐国的力量 | B.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 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
秦国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采纳了“仁政”思想 | B.实行商鞅变法 |
C.有孙膑为军师 | D.修筑万里长城 |
“管仲既用……尊王攘夷……诸侯会师,葵丘论剑匡天下”这些资料反映的是
A.齐桓公称霸 | B.城濮大战 |
C.勾践灭吴 | D.桂陵之战 |
与吴越争霸有关的成语是
A.纸上谈兵 | B.朝秦暮楚 |
C.卧薪尝胆 | D.退避三舍 |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说的是早晨还在追随秦国,到了晚上却转而追随楚国了,下面哪一项反映的史实和这一成语有关?
A.尊王攘夷 | B.问鼎中原 |
C.卧薪尝胆 | D.合纵连横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材料二 晋文公做了国君以后,他整顿、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⑴齐桓公和晋文公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
⑵有人说:“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地位”,你觉得齐国凭借的“政治威势”是什么?晋国凭借的“军事胜利”主要是指哪一次战役?
⑶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写出一点即可,2分)
小林正在写一篇关于古代一场战役的论文,其中关键词有“赵国”“纸上谈兵”“坑杀降卒四十万”等,小林论文是关于哪次战役
A.城濮大战 | B.桂陵之战 |
C.马陵之战 | D.长平之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桓公”是谁?(2分)材料一说到“管仲相桓公”,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2)在桓公之后称霸的国家中,哪一国与桓公称霸的途径是相同的?给你什么启示?